深圳發展銀行最早在2001年開始試點“動產及貨權質押授信業務”。之后,從試點到全系統推廣,從自償性貿易融資、“1+N”供應鏈融資到系統提出供應鏈金融服務,該行于2006年在國內銀行業率先推出“供應鏈金融”品牌。2007年后,國內主要的股份制銀行和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都紛紛推出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并完善信貸制度、風險管理、網銀業務等。從國內主要商業銀行網上銀行公開的產品營銷信息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均推出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以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浦發銀行也都有專門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根據供應鏈金融模式推出了進口貿易鏈融資解決方案和共應鏈產品。
國內主要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特點
(1)國內主要商業銀行——包括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大部分都已推出了供應鏈金融專項服務方案或產品系列,供應鏈金融成為商業銀行客戶和業務競爭的一塊新領地。
(2)從國內各主要商業銀行推出的服務方案看,國內商業銀行對供應鏈金融的認識和發展不平穩,大部分銀行主要是針對供應鏈上企業的融資需求推出了各種形式的融資方案,包括產、銷和產品終端使用者的融資方案。深圳發展銀行、工商銀行等開發的網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可為客戶提供信息管理、結算、融資等綜合金融服務。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也推出了不同行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
(3)國內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基本歸屬于貿易融資服務,大部分國內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以融資性服務為主。
(4)中小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成為拓展大型集團性核心客戶的營銷手段,大型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成為穩定客戶關系、了解客戶信息和防范客戶風險的重要工具。
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現存主要問題
盡管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我國供應鏈金融還存在一些問題,簡而言之,都是信息流發育不足帶來的協作難以實現、信用難以積累放大等問題。也就是說,這給我國信息通信業和信息服務部門將業務向產業和供應鏈延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完整信用體系的缺位
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下,銀行淡化了授信企業的財務分析。對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方式的改變,必然要求商業銀行重新建立一套信用評級體系,用于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估。目前,我國社會信用征集系統、信用中介機構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中小企業的信息得不到有效歸依和準確評估,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進行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拓展和信用風險管理。
(2)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下,供應鏈中存在的信息流以及掌握中小企業經營銷售信息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參與,使得銀行能夠較容易地獲取授信企業的相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然而,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并未因此得以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無法對企業市場前景作出判斷,也無法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幫助企業作出判斷;此外,中小企業在融資、結算、財務等方面的信息隱藏行為也使得銀行無法根據中小企業的決策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
(3)供應鏈自身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在供應鏈中尋找一個核心企業,并以其信用為基礎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隨著融資工具向上下游的延伸,風險也會相應擴散。如果供應鏈上某一節點成員出現融資問題,就會迅速地蔓延到整條供應鏈,甚至最終引發金融危機或災難。因此,對于供應鏈金融這一新興的業務領域,信用的延伸無疑是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又一挑戰。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