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機械行業是一個國家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幾年來,我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歸功于中國重化工業進程的快速推進;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和良好的世界經濟環境;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政策;世界機械產業的轉移,等等。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上報告上再次提出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這是一個更加積極的信號。促進機械行業發展的因素將長期持續,則機械行業持續增長的格局不會改變。本文作者主要從需求和政策兩個角度解析當前機械行業的高景氣,在此基礎上分析影響機械行業的因素,進而預測行業走勢。
機械行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機械行業與GDP關系非常密切,是典型的正值型正周期行業。經濟上升階段,強勁的需求拉動機械制造業迅速擴張;即使在經濟衰退時,行業也保持正的增長率。特別是進入2001年以來,在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帶動下,重化工業快速發展,使作為中游行業的機械制造業表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從生命周期來看,機械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
機械行業是勞動、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其自身內部子行業之間的關聯度很高,同時又是重工業占主導的產業;它與上游行業(如鋼鐵、煤炭、有色等)和下游行業(如住房、日用消費品等)關系密切,具有很強的拉動能力。現階段,我國機械行業產品的需求主要靠內需拉動,但是近年來,出口的高增速超出我們的預期。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迅速,在其帶動下,機械行業更是高速運行。
一、機械行業當前運行情況
2007年以來,機械工業各行業努力擴大內需,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出口快速增長。總體看,機械工業開局良好。
(一)行業利潤穩步提高
上半年機械行業發展一路飄紅。據萬得資訊(Wind資訊)統計,136家可比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實現收入1438.67億元,同比增長33.02%;實現主營利潤251.14億元,同比增長30.72%;凈利潤109.01億元,同比增長57.64%。機械類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為17.19%,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24個百分點。過去三年,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凈利率總體相對穩定,2007年上半年有較明顯上漲,凈利率水平達到7.42%,較2005年底與2006年底分別上漲2.88個百分點與1.76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認為,受內涵式增長、外延式增長、投資收益共同推動,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整體業績大幅增長;下半年乃至明后兩年,行業內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凈利率水平將趨于穩定。
(二)產銷銜接良好
2007年1-8月份,全國機械工業生產呈快速穩定增長態勢,生產、銷售增速繼續保持在32%以上,新產品開發持續加快,產品銷售率創年內較高水平,產銷銜接良好。
1-8月,全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45467.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21%;全行業完成銷售產值44167.26億元,同比增長32.24%。從今年各月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增速看,生產銷售持續8個月穩步快速增長,雖然7月和8月增速比6月略有回落,但增速仍保持在32%以上。
8月機械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2%,增速比上月減緩0.4個百分點。汽車產量增長21.7%,其中轎車產量增長17.1%。數控機床和發電設備產量分別增長33.8%和33.2%,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產量增長80%。汽車產量593萬輛,增長24%;其中,轎車319萬輛,增長25.3%。發電設備產量8156萬千瓦,增長16.2%,其中水輪發電機增長68.1%。
8月,機械產品產銷率為97.14%,比上月提高0.14個百分點,但低于全國工業產品銷售率0.69個百分點。縱觀今年各月產品銷售情況,1-8月產品銷售率創年內較高水平。分行業看,產銷率高于全行業水平的行業分別是:農業機械行業、內燃機行業、工程機械行業、文化辦公設備行業、機械基礎件行業和汽車行業。
(三)各分行業進出口均呈增勢
1-7月,機械工業進出口總值平穩增長,出口增幅明顯快于進口,貿易順差接近百億。1-7月,機械工業實現進出口總額1971.79億美元,同比增長29.79%,高出全國外貿進出口增(24.4%)5.3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043.5億美元,同比增長40.95%,高出全國外貿出口增長(28.6%)12.35個百分點;進口928.29億美元,同比增長19.18%,低于全國外貿進口增長(19.5%)0.3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15.21億美元。
1-7月,機械工業各分行業進出口同比均為增長。從出口看,增幅最高的是食品包裝機械行業66.19%,下面依次是工程機械行業61.18%,重型礦山機械行業56.79%,農機行業49.64%,汽車行業48.28%,石化通用機械行業48.01%,其他行業44.56%。從進口看,文化辦公設備行業同比增幅最高,為95.72%,其次是汽車行業28.96%,食品包裝機械行業26.27%,內燃機行業23.05%,工程機械行業21.59%,機械基礎件行業21.36%。累計實現貿易順差的有七個行業。
2007年以來,機械行業物耗、能耗降低,產品單位費用得到有效控制,新產品研發進一步加快。可見,行業自身競爭力不斷提升是我國機械行業快速發展的內部因素。但帶動機械行業進入高景氣區的主要因素還是強勁的需求和政府的調控政策。
二、重化工業階段下機械行業需求旺盛
中國經濟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長,預計這個勢頭還可以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快速增長并不是各個產業均衡增長的產物,而是主導產業帶動的結果。不同時期主導產業不同,主導產業的轉換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80年代的主導產業是輕工、紡織等;90年代的主導產業是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新一代家電產品、房地產等。這種局面到2002年發生改變,一批新的主導產業浮出水面。住宅、汽車、電子通訊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作為先導行業,拉動了一批中間投資品性質的產業(主要是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機械、化工等)發展,進而又拉動了電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業和港口、鐵路、公路等運輸行業的增長。機械制造業作為中游產業,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重要地位。只要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不變,機械制造業的景氣就不會走低。2007以來機械行業的高景氣和當前高位趨熱的宏觀經濟有著緊密聯系。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66043億元,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增長11.1%,二季度增長11.9%,三季度增長11.5%。分產業看,第二產業增加值83478億元,增長13.5%,加快0.2個百分點。2007年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7%,6月份增長了28.5%,其增幅有繼續擴大之勢。我國這一輪固定資產投資高潮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超過新中國經濟史上任何一次投資擴張期的時間長度。按照以往的經驗,重化工業投資周期為五年左右,但這一輪投資高潮目前仍然沒有顯現出疲態。前5個月,在建規模依然偏大,而新開工項目投資出現反彈。按照在建規模投資慣性測算,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仍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由于全社會資金流動性過剩,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充裕。
從今年國內外市場需求看,工業增長速度下半年雖然有所減緩,但下降幅度有限。根據市場需求和國內交通、能源保障能力綜合分析,預計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7.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受國家對高能耗行業出口限制政策影響,下半年重工業增速略為放緩,全年重工業增長18.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在國內消費品市場旺盛的引導下,輕工業增長保持穩定,全年輕工業增長15.3%,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三、“振興裝備制造業”政策提供了良好機遇
建國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有了很大發展,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已形成門類齊全、具有較大規模和一定綜合實力的裝備制造業體系,并為武裝國民經濟各部門做出了貢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滯后,越來越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一矛盾會越來越突出,已到了下決心解決的時候了。
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建議中提出:要“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帶有戰略性、全局性的長遠任務。
新華社2006年6月28日受權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意見明確了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目標:到2010年,發展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技術裝備的制造能力,基本滿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領域及國防建設的需要。依靠區域優勢,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裝備制造集中地。建設和完善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重大技術裝備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漸形成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基礎裝備、一般機械裝備等專業化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再次修訂。此次修訂是繼2000年后的又一次全面修訂。修訂的207條,主要是技術規格提高及設備名稱力求精確,便于企業和海關執行。另外,原目錄中個別條目的技術規格偏高,此次也實事求是地進行了下調。此次政策調整,是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的一項重要舉措,盡管對企業短期盈利影響不大,但是將為國內裝備制造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對長遠發展相當有利。相對于上次修訂,由于對很多不免稅設備的規格進行了提升,生產高端產品的龍頭企業受益最大。
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出臺。2006年12月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分別就數控機床、鍛件、模具行業出臺了“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政策對列入各通知附件的企業產品2006~2008年增值稅返還的各自比例做出了新的規定。享受政策的數控機床產品范圍包括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功能部件;享受政策的鍛件產品是指利用鍛造工藝生產的金屬件,鍛件分為大中型自由鍛件、模鍛件、擠壓件、環件、粉末冶金件和封頭成形件等;享受政策的模具產品包括模具、模具標準件和模夾一體化的檢具。
目前,我國對于農業裝備的更新換代和技術更新需求非常大,農業裝備制造業經過多年來對農村市場探索和實踐,對參與新農村建設應該是最有經驗的先行者。特別是2004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的出臺,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一下子上升到了一個新層面。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對2008年國債資金支持農機工業技術改造已經提出了初步方案,相信明年將增加國債資金支持的力度。
“利好”的消息遠不止于此。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上再次提出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這是一個更加積極的信號。
“強化政策支持”是機械行業步入高景氣周期的重要原因。強化政策支持使得我們的民族產業有了市場,可以逐漸擺脫受洋品牌壓制的現狀;稅收優惠使得企業有了充沛的現金流去投入研發,進而生產出可以替代進口的產品。這樣,整個裝備制造業就會像一部機器一樣高速運轉起來,進而進入高景氣區。
四、形勢分析及展望
2007年前三個季度,國民經濟繼續快速增長,GDP增速達11.5%,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但經濟偏熱趨勢仍在持續,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有使經濟轉向過熱的可能,亟需引起高度重視。預計第四季度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不會改變。就機械行業而言,存在著多種影響因素,值得關注。
(一)第四季度利好形勢繼續
總體來看,利好因素還是主要的。促進機械行業發展的因素將長期持續,則機械行業的持續增長格局不會改變。
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及政策總體對機械行業發展有利,全年仍將保持較快增速。分行業看,城市建設,鐵路、港口,物流等交通物流設施建設等將使工程機械、載貨汽車繼續保持增長;汽車、數控機床、輸變電設備產量等繼續較快增長。大中型拖拉機受農機補貼滯后和下半年淡季的影響,產量將與去年持平。國家抑制“兩高一資”行業過快增長的各項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發電設備、冶金設備、礦山機械等產品增速將有所回落。
從內需方面來看,存在諸多利好因素。《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禁止和限制進口高污染、高消耗和已經被淘汰的技術和設備,限制進口國內已經具備開發能力的關鍵技術,取消整機和成套設備免稅政策,關鍵部件實行稅收優惠和免稅等政策,對我國的重礦機械、工程機械、機床工具、石油設備來說是一個好消息;鐵路(包括高速鐵路)建設加速,2007-2010年年均投資額3000億元以上,“十一五”期間新農村公路建設將投資4000億元以上,這對工程機械、鐵路裝備行業將起到極大地拉動作用;關閉小煤礦和發展大煤炭集團,形成5-7個億噸級煤炭大集團等,將為礦山機械、采煤機械的發展提供廣闊市場。
從外需以及進口替代角度來看,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遠未完成,新農村建設正在加速實施,加之國內工程機械產品無論從質量還是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對國外品牌的替代不斷進行,因此預計“十一五”規劃前三年依然是工程機械需求高速增長的時期。
此外,在海外市場中,非洲、南美、南亞和東歐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剛剛啟動,且市場空間巨大,這將成為今后國內企業在海外開拓的重點市場。
(二)風險值得警惕
當前,宏觀經濟及政策環境總體上對機械行業發展有利,但是,機械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暗礁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一方面,宏觀調控的深化可能放緩行業增長。當前我國經濟增長較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較大。機械行業與固定資產投資的關聯度較大。宏觀調控可能會降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對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帶來一定壓力。
同時,人民幣升值加大機械行業的出口成本。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已經步入上升通道,對合同周期長、金額大、結算周期長的成套機電設備項目造成的損失較大,這部分項目因兌換人民幣費用上升,成本負擔加重。
另外,原材料價格上漲也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壓力。機械行業所需的鋼材、有色金屬、化工產品等原材料以及電、油、煤、氣等動力產品價格上漲,將提升公司的生產成本,給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三)行業展望
以工程機械產品為例,我國的工程機械產品相比歐美等國家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可以預計,我國工程機械出口將進一步增長。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協會預測,2008年和2009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245%和23%,中國工程機械的出口因性價比優勢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明后兩年出口額增幅分別為44%和34%;而進口額增幅將趨緩,預計分別為15%和13%。另外,預測2008年和2009年工程機械行業收入分別為2820億元和35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和26%。產品方面,天相投顧認為,2008年挖掘機、叉車和汽車起重機仍然將保持相對較快增長,裝載機和推土機增速將趨于平穩。
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及政策總體對機械行業發展有利,全年仍將保持較快增速。綜合以上因素,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機械行業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機械工業的全年增長速度仍可保持在20%左右,大型企業在2008年凈利潤預計仍將增長30%以上。我們長期看好機床、工程機械、重型礦山、化工通用、船舶制造、輸變電設備等子行業。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