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供應鏈已占全球人形機器人零部件63%的份額,它們像人類的骨骼、肌肉與神經一樣精密協作。特斯拉Optimus每臺身上超過1000個核心部件,60%以上由中國企業制造。拆開一臺機器人,你會看到這些決定性能的關鍵零件正在量產落地。
一、行星滾柱絲杠是機器人的“肌肉纖維”
在特斯拉Optimus的腿部、腰部等承重關節里,藏著手指粗的金屬桿。它負責將電機的旋轉運動轉化為精準的直線位移,誤差小于0.01毫米。恒立液壓的滾柱絲杠已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每臺機器人需要14根這樣的“肌肉纖維”。浙江企業五洲新春開發的微型絲杠,能讓機器人手指抓取雞蛋而不碎裂。
二、諧波減速器像“關節軟骨”
機器人肘部和手腕的靈活轉動,靠的是這種碗口大小的金屬環。蘇州企業綠的諧波的產品,通過內部柔輪的彈性變形實現減速,占據國產機器人60%市場。一臺人形機器人上肢需6個諧波減速器,國產件成本比日本品牌低40%。
三、六維力傳感器充當“末梢神經”
寧波企業柯力傳感生產的硬幣大小傳感器,能同時感知6個方向的力和扭矩。當機器人抓取玻璃杯時,它實時反饋力度數據,防止捏碎或滑落。這是全球唯三能量產±0.1%精度產品的企業,已通過Optimus足部平衡認證。
四、空心杯電機驅動“指尖芭蕾”
鳴志電器研發的電機比紐扣還小,卻能讓機器人拇指完成0.1秒內的快速捏合。全球僅三家企業掌握該技術,中國占15%市場份額。小米CyberOne的靈巧手就靠它實現握筆寫字。
五、關節模組是“運動發動機”
三花智控為特斯拉提供的集成模塊,把電機、減速器、軸承打包成拳頭大小的單元。這種“即插即用”設計讓Optimus單腿能承重80公斤,江蘇企業拓普集團的同類產品已進入送樣階段。
六、電子皮膚賦予“觸覺感知”
深圳奧比中光開發的仿生皮膚,布滿每平方厘米100個壓力感應點。當護理機器人攙扶老人時,它能感知手臂壓力分布,自動調整支撐力度。小米人形機器人的視覺模塊也由其供應。
七、RV減速器撐起“鋼鐵骨骼”
雙環傳動的產品安裝在機器人髖關節,承載全身重量沖擊。這種由30個精密齒輪組成的部件,打破日本企業十年壟斷,今年訂單同比翻倍。
八、控制器如同“運動小腦”
埃斯頓研發的芯片能同時處理32個關節的運動數據。當機器人跨越障礙時,它在0.01秒內計算腿部抬升角度和重心偏移,防止摔倒。該技術已用于工業焊接機器人動態平衡。
九、固態電池提供“持久耐力”
寧德時代為優必選機器人定制的電池組,續航達8小時。采用汽車級電池管理技術,在-20℃低溫環境仍保持90%效能,保障戶外作業機器人持續工作。
十、自潤滑軸承實現“無聲運轉”
龍溪股份的關節軸承涂有0.1毫米高分子涂層。這種技術讓宇樹科技四足機器人的膝關節在負重20公斤時,摩擦噪音低于40分貝,接近人類關節的活動聲響。
總之,人形機器人有突出的特征和優勢,在機械構造、智能化、擬人仿生等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步。
一是實現了工程機械的突破。人形機器人雙足站立奔跑、五指抓取等動作逐漸成熟,推動了傳動系統、機械設計、結構設計、運動控制、環境感知等技術發展,使機器人能夠在復雜環境中穩定運行和執行多樣化任務。
二是實現了智力水平的突破。在傳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人形機器人實現了對外部世界的更強感知,能夠主動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這使機器人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和柔性。
三是實現了擬人仿生的突破。人形機器人的外形設計具有更強的親近感,與人的交互更加簡便,使用者不需要專門學習,就可以通過人類語言向機器人下達指令,這使得機器人能夠進入更多非專業化應用領域。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