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快言慢說
編輯 | 快言慢說
圖片來源 | 網絡
讀懂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對于物流也是如此,本文擬從國外的物流歷史說起,然后探討國內物流的發展脈絡,細分行業的發展狀況,從而讓人們對物流的發展歷史有大概的了解,錯漏之處,敬請指正。
一、“物流”詞考
物流一詞的使用始于1905年,作為軍事領域的“后勤”一詞,其實就是物流的濫觴,我國古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包含著現代物流概念的萌芽。
“物流”與“后勤”在英文中本就是同一個詞——logistics,《牛津辭典》釋義:logistics是“在戰地管理軍事物資的運輸、供應和維護的科學”?,F在歐美很多國家定義物流概念時更多地使用(Logistics)。
物流從服務軍事的“后勤學說”演變成了工業革命的最重要“武器”,成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因。
物流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的經濟活動,物流是不斷演進的概念,經歷了從傳統意義上的實物配送PD(physical 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現代物流(logistics)的轉變過程。
現代物流這一專有名詞,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才在西方正式出現,相比于過去的物流形態,既有傳承性,又有創新性,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在內的美國高等學府,都對物流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投入了極大的興趣和精力?,F代物流這個概念興起不過幾十年,而物流活動卻歷史悠久。物流實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物流概念的產生不是理論研究的結果,而是需求中派生出來的概念,是從社會經濟、企業經營的需求中派生出的概念。物流是跨學科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對于物流,世界各國均沒有一個完整、準確、得到大家公認的統一概念。
物流這個概念于 20 世紀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引入我國,在此之前,盡管在中國尚未形成“物流”的概念,但是類似物流的行業是客觀存在的,中國的“儲運”業與國外的“物流”業就很相似,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流尚未形成。
改革開放初期,部分學者先知先覺,以物流概念引進、“拓荒”為己任,為我們開啟了認識、認知現代物流的窗口,這批可敬的學者包括吳清一、吳潤濤、王之泰、丁俊發、王繼祥等先輩。
總之,物流,直譯為物的流動,本質是“物”,精髓是“流”,不外乎具有這樣三方面的內容:物體的移動,使物體移動的活動和技術,使以上能夠成立的條件,如基礎設施等。
二、域外篇
不可否認,現代意義上的物流,形成于西方發達國家,因此,要談物流的發展,先從西方說起。
西方現代社會的物流,特別是作為經營領域的物流,實際上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從希臘語與拉丁語的演變中形成了英語物流一詞——LOGISTICS。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圍繞戰爭期間軍需物資的供應建立了現代軍事后勤(Logistics),即指戰略物資的生產、采購、運輸、倉儲、配送等全過程的管理。
目前流行的現代物流源于美國二戰的軍事后勤這一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全完說是,卻似乎也不合理。
先講“是”的理由:無論是古代的戰爭、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抑或是現代海灣戰爭,沒有物流的支援,軍事行動則完全不能想象,同時,物流公司也可借助戰爭而崛起,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全球海運領域的龍頭老大——丹麥馬士基集團的發家史,就是典型案例。1904年,丹麥穆勒家族,成立了一家正規船公司,命名馬士基?,二戰前夕馬士基一共擁有36艘船,在全球航運界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角色,戰中,戰后,靠美軍及政府的扶植,崛起為世界第一大海運公司。
當今世界規模排名前二的兩大物流公司同樣與美軍關系密切。1907年成立的聯合包裹經歷過一戰和二戰的洗禮,1989年被聯邦快遞合并的飛虎航空公司,軍方背景就更為濃厚。
但是,物流并不是只和軍事有聯系,更深刻的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聯系。
最初,上世紀五十年代,物流是融合在生產企業中,對物流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工廠產成品的物理性的移動功能,在當時,企業的經營思想是以生產制造為中心,根本無暇顧及流通領域中的物流問題。
當美國步入大生產,大消費時代,對物流提出新的要求,物流從生產中獨立成為趨勢,這就是說,社會分工的需要,催生了現代物流產業。
物流從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很強的運輸色彩,由于運輸成本在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些人將運輸等同于物流。道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決定著物流的發展速度。
西方物流的發展,與其國家政策也有很大關系。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政府放開了對卡車運輸和鐵路運輸從業者嚴格的準入制度和運費規定,得以使物流行業充分自由競爭,才使美國物流進入飛躍發展階段。
英國物流的發展,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運輸政策的變化,從而使物流成為英國服務性行業中就業人口較多的行業,成為英國的經濟支柱。據統計,80年代中期,英國僅與公路運輸有關的就業人數就已占到全國就業人口的15.8%。
降低經濟活動成本是現代物流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時美國物流成本占GNP的15%,而英國是16%,日本達到27%,企業開始意識到物流對企業降低成本的作用。
另一因素是國際化進程,在這一進程中,物流的實踐展現了現實效益,使其在企業經營戰略中的地位逐漸提高。托盤,這個簡單不過的東西的發明,讓美利堅成為世界物流第一強國;集裝箱,這一革命性的標準化,加速了“物流改變世界”的格局,正如西方專家所說,物流托盤的一體化和物流集裝箱的單元化是西方物流乃至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基因。
隨著物流的發展,用戶對運輸服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比以往任何時候要求都高,能否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成為物流企業競爭的重要條件,以鐵路運輸為主的多式聯運開始迅速普及,迎來了西方物流革新的新時代。
在西方物流發展史中,兼并同樣是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1989年,FedEx為了擴大勢力收購了飛虎航空公司,一躍成為美國航空業界的最大企業,并且開了物流企業收購的先河。2005年9月19日,德國郵政宣布收購Exel,這不僅是德國郵政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并購,也是徹底改變全球物流競爭格局的一次并購。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供應鏈理論開始賦能物流,它所追求的是商品流通過程中所有鏈條企業的物流整合,新的物流服務業態,即第三方物流服務應運而生。
后來,精益物流概念開始出現,給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精益物流雖然概念龐雜,內容博大,但簡單地說,其中心思想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高客戶滿意度,準時,準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綜合物流概念的導入,提高了物流的效率,改變了過去企業對物流的認識僅停留在物流的各個環節上,缺乏對物流系統地認識的缺陷。
其實,商業也是物流,《福布斯》雜志說,不管是亞馬遜,還是沃爾瑪, 都是所謂披著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代物流改變了世界。
最后總結一下,現代物流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轉移的準確的、安全的服務模式和先進的服務流程,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物流即服務”。
三、國內篇
現代物流思想來源于西方,但在中國,物流有著悠久的和深厚的淵源,我國古人的許多運輸活動就有著物流的萌芽和基因。一騎紅塵妃子笑,就包含著今天快遞荔枝的成分;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就是當時最先進的物流運輸工具,在古代物流科技史上中的重要地位,在當時來說,尤如今天的自動駕駛。
從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到明代的“鄭和下西洋”,這是中國歷史上兩次大規模的國際物流活動,其影響的深遠,到今天還可以感到其魅力。
絲綢之路分陸絲與海絲,陸上絲綢之路,主要路線是,以長安(今西安)、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途徑萬里,跨越百國,而時間長達兩千多年。
到宋代,打造了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因此,人們稱,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跨境物流的新紀元,也是中國國際航運物流的開端。
就國內來說,公元前486年開始建造的京杭大運河,就是中國南北水上物流的肇始。
現代物流講標準化,其實古代物流同樣講標準化,古人也明白,標準化可降低物流成本,其標準化的實踐,莫過于“書同文,車同軌”,彰顯了物流標準化中兩大要素優勢,一是信息傳遞便捷,二是交通轉運方便。
現代,由于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對生產環節的高效運轉、對流通的價值獲取、對利用物流降低成本等的認知,剛開始落后于經濟發達的國家。
通過老一輩物流專家的努力,現代物流概念引入了中國,并被人們所認識和實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后開始迅速發展,其發展過程有過曲折,也充滿著朝氣。
物流的推廣應用,是艱苦摸索和積累的過程,國家逐漸重視物流的發展,并將其作為降本、增效、提質的重要手段,企業從實踐中認識到物流對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的加快,大量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將現代物流(Logistics)的理念傳播給中國。大量“三資”企業的生產和制造活動開始本地化,對現代物流(Logistics)產生了需求,一批傳統儲運企業開始向開展綜合物流業務的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說起中國現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很陌生的名字,寶隆洋行,后來,其物流業務幾經周折,收購整合,成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敦豪物流一部分。
在中國的現代物流歷史上,寶隆創造了許多第一:最早鋪設全國渠道網絡,最早為客戶提供‘門到門’送貨服務,最早應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最早提供物流增值服務,最早建立物流人才培訓制度。可以說,它是國內最早的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
目前,敦豪物流,在國內物流業務的大單子全部是寶隆洋行時代遺留下來的,敦豪物流把目標定為“做中國最好的物流公司”,從快消品著手,在其他的業務領域進行嘗試:汽車,零售,醫藥,電子,服裝,甚至華納公司分揀唱片的業務,也被他們攬入懷中。
以應用為導向推動物流的發展理念,嵌入到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在邁過物流管理與服務應用門檻后,以出口加工產品為導向的物流規模呈幾何級數擴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社會的發展,現代物流發展的客觀需求和市場環境基本具備,現代物流開始在中國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令世界注目的是,我國創新了電子商務與物流結合、融合的發展模式,由于有近14億消費者的支撐,電商物流的規?;l展,不僅改變了構網的難題,而且在探索網絡化運輸、物流服務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20世紀我國開始的交通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形成了目前在國際上已處于高質量行列的綜合交通網絡,為物流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我國物流業經歷了從概念引進到推廣應用、成長壯大、創新發展的歷史過程。
物流是一個先投入后產出的行業,這就決定了公司必須采取“營收與盈利分開”的客戶發展戰略,京東物流,極兔的發展,讓我們見證這一真理。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物流業發展時間并不長,但我國物流發展壯大是全方位的,在物流總量擴張的同時,我國出現了一大批規模巨大的物流企業,目前國際上排前10名的港口中,我國也占有數個。
物流領域“國家隊”的誕生則彰顯著我國推進物流業務專業化整合、做大做強做優物流產業的決心。2021年12月6日,由原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大型國企為基礎整合而成的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作為我國唯一以綜合物流作為主業的新央企,瞄準的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物流能力。
可以說,大國競爭也是物流業的競爭,大國必有強大的物流業。物流業與國家利益密不可分,當今我國物流業已經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
物流業一手托起生產端,一手聯通消費端,把上下游緊密銜接在一起,不僅橋接供應鏈產業鏈,更為重要的是發揮著雙向催化的重要作用,促使供應鏈產業鏈加快運轉。
結語:說起物流,大家直觀的反映更多的是與快遞、包裹、快遞小哥、配送等相關的一些平凡印象,其實,物流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物流有其重要的社會功能和價值。
正是一群普通人,撐起了全世界最龐大、最復雜的物流系統,撐起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