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倉儲企業運營情況典型調查
根據中國物資儲運協會對60個大型會員單位的統計,2011年樣本倉儲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基本良好,但也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主要經營指標完成情況:
1.預計主營業務收入2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利潤5.83億元,增長35%。貨物吞吐量8281萬噸,比上年減少60萬噸,社會平均庫存期末462萬噸,比上年減少9萬噸;貨物周轉次數為8.96次,比上年下降0.64次,庫房空置率1.5%,比上半年增加1.2個百分點,現貨市場席位出租率為89%,下降7個百分點。
2.倉儲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特點
一是下半年業務量下降幅度較大。由于制造業增速下滑和貨幣政策偏緊的影響,致使采購數量下滑。加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波幅過大,使許多貿易商在等待觀望,直接影響到生產資料如鋼材、有色、塑料等的流通量。尤其在8月份之后,庫存物資明顯減少。上海、廣州等沿海地區,貨物吞吐量下降幅度高達15-22%。
二是貨物周轉次數放慢。2011年為8.96次,比2008年的9.5次、2009年的9.25次、2010年的9.6次低了0.54、0.29和0.64次。意味著貨物流通放慢、在庫時間延長和資金周轉不靈活。
三是倉儲企業業務構成和收入構成發生重大變化。庫房業務收入超過貨場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26%,而貨場業務收入出現負增長。說明客戶對庫房的需求增加,對露天貨場的需求減少。這或許會成為一個轉折點。
四是鐵路運輸業務收入增長43%,大大高于以往年份。在公路運輸受道路通行費、油耗、亂罰款等因素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了鐵路運輸。但也有一些企業反映,鐵路部門的運力申請依然很難得到批準,取送車費逐年增高,影響企業使用鐵路的積極性。
五是電子商務物流、電視購物物流對倉儲的需求增長。一些倉儲企業已在與京東商城等單位合作,提供電商物流服務。中儲沈陽公司為遼寧電視購物提供倉儲配送服務,每天分發1.2萬件商品。
六是金融物流業務增長38%,低于往年的增長速度,但依然屬高速增長。2011年該項業務尚未出現大的風險事件。主要得益于管理力度的加大和客戶選擇的優化。
二、2011年倉儲行業重要事件及影響
1.國務院辦公廳下發38號文,《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中多處條文與倉儲業有關。主要包括:結合增值稅試點,盡快研究解決倉儲、配送和貨運代理等環節與運輸環節營業稅稅率不統一的問題;研究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稅政策。既要促進物流企業集約使用土地,又要滿足大宗商品實際物流的需要;加大對物流業的土地改革支持力度。科學制定全國物流園區發展專項規劃,…對納入規劃的物流園區用地給予重點保障;明確物流業類別;整合物流設施資源;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加快推動適合物流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積極探索抵押或質押等多種貸款擔保方式,進一步提高對物流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將對我國倉儲業發展有重要影響。
2.城市驅趕倉庫的速度加快。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在擴容,以城市總體規劃變更、組建新區、經濟區等方式擴大城市規模,各省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都在進行新城建設。其主要原因是人口聚集、產業轉移、經濟發展的速度快,原有土地已經無法容納社會和經濟發展規模,也有政績考核、政績工程、土地財政的驅使。這就使大批倉庫被規劃掉,在此情形下,一部分倉儲企業改行,將土地開發了事;一部分倉儲企業被迫外遷。而外遷又沒有足夠的倉儲用地供給,或者因為土地價格連年攀升而無力重建。據中國物資儲運協會調查,大約有40%的企業已經或在今后幾年中遇到搬遷問題。
3.集約節約使用土地和倉儲業大量用地的矛盾更加突出。從國家土地控制的情況看,18億畝耕地的紅線已經逼近。2008年,耕地擁有量18.257億畝,而建設用地的需求逐年增加,2010年批準建設用地48.45萬公頃,是2003年的9倍多。而倉儲業是占用土地較多的行業。貨物或堆存或貨架都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許多物流園區,其土地都尚在規劃和等待土地指標之中。土地成本上漲速度快。根據國土資源部的公報,2008年我國出讓土地16萬公頃,總價9600億,平均600元/㎡;而2010年出讓土地29.15萬公頃,總價2.71萬億元,平均926.3元/㎡,價格上升50%以上。2010年工業用地平均地價為629元/㎡,合41.95萬元/畝。倉儲地價的升高,增高了倉儲成本,從而提高了倉儲租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高等級倉庫租金分別達到1.1元、1.2元、1.3元、1.4元/平米天。
4.物流園區建設熱情高漲,但由于地方政府在容積率、投資強度、稅收貢獻、就業人員等四個方面提出較高的要求,物流企業拿地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自2003年國家發出清理整頓物流園區的文件后,物流園區經歷了空前的重視和發展。其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物流園區是充分綜合使用土地和物流設施的形式,有客觀的物流需求;二是土地稀缺、升值潛力巨大。任何業務的利潤率都無法和土地升值率相比。同時,土地資本化后,企業的資產總額會成倍增加,信用等級大幅度提升;三是物流園區成為政府的抓手。三十年來各種各樣的園區經濟給當地政府帶來GDP增長的經驗。物流有可能成為下輪經濟增長的領頭羊。所以幾乎各地政府都在把物流業規劃為主導產業。在土地緊缺和GDP考核以及財政支出的壓力下,政府在招商時規定了招商條件,比如投資強度每畝150萬元以上,每年稅收在20萬元/畝以上,建設容積率大于2等。土地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高漲與倉儲企業微利的矛盾突出。倉儲業營業稅從5%降到3%是舉手之勞,但與增值稅改革捆在一起時,又讓我們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如果不開展增值服務,倉儲業的收入利潤率大約只有2.5%,資產利潤率不到1%。而營業稅為5%,房產稅12%,所得稅25%,能用于積累的資金很少。至此,我們就會明白倉儲企業期待土地升值愿望有多么強烈。這就是不賺錢也要占地的怪現象。這些條件驅使物流園區向商貿園區、總部園區方向發展。
5.普洛斯等國際物流地產商經營方式轉變和經營規模擴大。2010年10月18日在新加坡上市后,普洛斯(中國)收購深基地19.9%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收購了傳化物流60%的股份、維龍物流90%股權、宇培集團49%的股權、中國航港發展限公司53%的股份,連下五城,戰果頗豐。一是擴大了實物資產的份額,伸出了更多的購地觸角;二是擁有一支物流運營的隊伍。中國倉儲業第一的位置已牢牢站穩。
三、2012年倉儲業展望
1.倉儲與運輸配送企業的融合趨勢。根據我們對34家五A級物流企業和33家兩業聯動示范企業的調查,有64家企業擁有自己的倉庫和倉儲業務。同時大型電子商務公司如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都在大規模建設自有庫房;快遞企業和網絡性運輸企業也在建設自己的貨物集散中心。越來越多的物流活動需要在倉庫中進行,筆者曾統計過上述67家企業的倉儲服務項目,多達40多項。此外,特種倉庫的需求量也會增加,如冷庫、醫藥、化工危險品、煤炭、食品類倉庫等。
2.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的布局將會調整和規范。這是因為:一方面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變化較大,中西部物流增速加快: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流量和流向及貨品結構也發生變化,使物流設施也相應變化。但無論何種變化,都需要認真解決物流園區科學規劃問題,園區規模應該與其承擔的功能相匹配,物流園區的選址應該與綜合運輸體系結合在一起。當前最大的危險是借發展物流園區的名義造城,不顧實際需要蓋高樓,建大廈,辦市場,造酒店。基礎物流設施建設被忽視,鐵路專用線已從1.8萬條減少到9700條,能進行海鐵聯運的碼頭屈指可數,公路主樞紐規劃早落實少,值得擔憂。
3.倉儲業將進入高技術時代。一是更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增加計算機應用的覆蓋面;二是更廣泛使用機械化、自動化的裝卸搬運技術和分揀技術。這是因為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必需用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來取代人力。同時貨物的精細化,要求設備和作業的精細化,以提高效率和準確度。三是引進和應用先進的倉儲管理技術,如看板管理、精益管理、持續改進、平衡記分卡等。當前一個時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也同樣是物流設施調整的關鍵時期,調整好了,會對經濟有促進作用,調整不好將會拖經濟的后腿。畢竟物流成本過高,物流布局不當會加大物流成本,從而會增加商品流通費用,推高物價,造成浪費。
4.商貿與物流的融合趨勢。一是物流企業更加主動為商貿企業服務,二是越來越多的商貿企業開始進入物流領域,比如廈門建發,象嶼集團、開灤物流等;也有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開展商貿活動,如中鐵物資、廈門嘉晟等。商貿企業做物流,可以增加服務功能,爭取更多客戶,保證貨物安全。物流企業做貿易,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增加信貸額度,分得商業利潤。但也有專家擔心,商貿與物流一體化會降低專業化的高效率。
5.倉儲物流與制造業聯動。根據發改委運行局的聯動案例分析,兩業聯動的廣度、深度都有較大進展。聯動的模式主要有:入廠物流、采購物流、銷售物流、加工、組裝、質押融資、巡回取貨、調達物流、項目總包、區域總包等。有許多物流企業還與制造業合資成立物流公司,為原廠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
6.公共物流區和租地建庫的模式將被重視。在廣東等建設土地稀缺地區,已出現了租地建庫的趨勢。即土地所有者不再將土地50年使用權一次性出讓給物流企業,而是采取土地租賃方式,租期一般在20年之內,租金每年支付。這樣做的好處是土地利用靈活適應了城市發展的需要,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物流企業一次性支出成本降低等,但也使物流企業的投資缺乏安全感和長期性。有關部門應研究完善公共物流區和租地建庫并行的方案,即在適合建物流設施的地區規劃物流園區,土地屬國有,用途為物流,企業可租地建庫,租期為30年,租金每月或每年支付。到期時原租地企業優先續租。并規定:土地只能用于物流活動,不允許隨便改變用途,不允許轉租,物流設施占地面積需超過用地面積的50%,這樣的好處是使城市擁有較為長期的物流用地和物流設施,減少對土地的炒買炒賣,降低物流企業的負擔等。
中國物資儲運協會 姜超峰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