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在大連石化施工基地,用22天時間創出了吊裝8臺加氫反應器、總重量6000多噸的全國施工新紀錄。像這樣的新紀錄到底創造過多少,恐怕一建公司的很多員工都說不清楚。
許多人一定還記得,當年一建公司應用4桅桿整體抬吊技術,將南京煉油廠55米高的乙基苯塔直立行走195米,創煉塔移位高度和距離兩項全國紀錄;應用雙桅桿整體吊裝技術,成功吊裝了洛陽石化廠606噸再生器,創下國內吊裝重量之最;在大連石化再生器吊裝中創下雙向奪吊奪距距離、奪點高度的國內最高紀錄。
而讓大家記憶最為深刻的還是大慶的那次吊裝,總重達1200多噸的沉降器是亞洲最大的。一建公司采用兩臺自行研制的500噸格構式起重桅桿,在80米高度工況下,僅用67分鐘就成功完成了吊裝,令在場觀摩的各方專家贊嘆不已,在我國煉化工程建設史上創造了新的紀錄。
為了適應煉油化工領域超大、超重、超難起重作業施工的實際需求,一建公司在原有的近百臺工程吊裝機械、9臺220噸至500噸自行研發的起重桅桿的基礎上,去年又購置了750噸履帶吊車。今年5月,公司又把價值1.2億元的1350噸履帶吊車開進大連正在建設的大型煉油基地現場。
事實已經證明,這是一建公司領導面對“百舸爭流千帆競”的石油建設前景,審時度勢的一個大手筆。而僅僅一個多月之后,這臺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履帶式吊車就在大連石化成功完成了1206噸這一國內最大起重量的吊裝任務,又創造了一項新紀錄。可以說,沒有裝備的實力和科技的創新,就沒有今日的吊裝奇跡。
在積極引進國外最先進的大型起重設備的同時,一建公司把自主開發作為裝備實力提升的有力臂膀。1996年,公司自行設計、研制的500噸特大型起重桅桿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曾創下“三大兩新”,即國內吊重量最大、工作高度最大、載荷自重比最大,截面形式新、滑車組結構新。從前年7月開始,一建公司自行設計制造2400噸特大型門式起重機投入使用,其最大吊重達到2400噸、最大吊裝高度達到80米。這些獨有的硬件裝備使一建公司兩類大型吊裝機械設備更加配套化、系列化、規模化,可在多條作業線上同時完成重達千噸的吊裝。
在科技創新方面,一建公司自主創新的“門式提升架直立倒裝、拆重型桅桿技術”及“全方位超高空奪吊技術”分別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0噸桅桿設計獲中國石油集團科技進步三等獎。公司打破傳統的旋轉法豎立桅桿工藝,開發的重型桅桿豎立(拆除)技術解決了吊裝場地狹小、施工困難等問題,且操作簡便,安全可靠,拆裝迅速,大大縮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
起重,是高危險作業。一建公司一次次吊裝新紀錄的誕生,是一次次高、難、險、重的較量,也是一次次裝備與科技、力與美的完美組合。
在被譽為“大亞灣艾菲爾鐵塔”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有一150米高的火炬,為亞洲最高,總重1100多噸,塔架高137米。接到火炬吊裝任務的一建公司技術人員發現,火炬塔架的特點是不對稱,吊裝時的難度在于要計算平衡點,必須采取措施,保持在吊裝過程中火炬塔架的平穩。經過公司多方努力,去年8月,吊裝現場傳來了勝利的鞭炮聲……
每次大型吊裝,員工們都會在裝置上掛上大紅綢帶,燃放鞭炮,把吊裝的神圣和勝利的喜悅盡情抒發。一次次宏大的吊裝場面,成就了中國石油一建公司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吊裝品牌。
如今,一建公司憑借雄厚的裝備實力和人才優勢,在行業內外掀起了一場安全、高效、節約施工的新革命,而一次次吊裝紀錄的刷新,已經使一建公司成為國內起重吊裝技術的領跑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